>百科大全> 列表
许昌襄城县十大特产
时间:2025-04-10 17:31:51
答案

1.襄城红薯

襄城红薯薯皮光滑,色泽鲜亮,有红、黄等颜色,呈椭圆形纺锤形,外形匀称,平均单果重300克左右。襄城红薯粗纤维少,鲜食味甘,熟食味浓,质地细腻,口感绵软甘甜。

“襄城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河南许昌市襄城县境内,覆盖襄城县紫云镇、丁营乡、十里铺镇、王洛镇、汾陈镇、颍阳镇、颍桥回族镇、双庙乡、山头店镇等9个乡镇257个行政村,其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1′42″~113°41′40″,北纬33°41′20″~34°16′44″;生产登记面积2.86万公顷,年均总产量稳定在112万吨。

2、襄城烤烟,

襄城烤烟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5000年农耕文明的发祥地,烟草传入中国后不久,河南便开始种植,1626年,也就是明朝的天启6年,中牟县最早引入烟草,几乎在同时期,许昌襄城县和平顶山郏县也开始了烟草的种植。

300年前,襄城县的烟草已经是远近闻名。到清朝晚期,襄城县每年的烟草面积在15万亩左右,其中以孙祠堂乡(今天的紫云镇)一带的浅山区所生产的里川叶子,品质最好,当地有俗语:河南烟叶看襄县,里川叶子甲天下。

地域保护范围为:许昌市襄城县所辖姜庄乡、湛北乡、麦岭镇、山头店镇、颖桥回族镇、王洛镇、茨沟乡、范湖乡、库庄镇、城关镇、双庙乡、汾陈镇、十里铺镇、紫云镇、丁营乡、颍阳镇共计16个乡(镇)19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1′42″~113°45′45″,北纬33°41′20″~34°16′44″。

3.尚庄大棚瓜菜

河南省襄城县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蔬菜重点区域规划基地县”。襄城县首山脚下的湛北乡尚庄村有耕地千余亩,人数近千口。近几年来,尚庄村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作为重点,努力发展农业特色经济,从山东昌乐县引进两种三收的反季节大棚西瓜,走“一村一品”发展之路。  

2009年,尚庄村瓜菜大棚已发展到200多座,发展大棚种植户185户,面积达850亩,亩效益1.2万元,高产户达1.4万元,全村人均收入突破8500元,大棚户全部超过1万元,大棚瓜菜总收入1020万元,是2001年土地收入的14倍。有一定批量的蔬菜通过周边省市出口到俄罗斯、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4.王洛红烧猪蹄

王洛红烧猪蹄是襄城县一道名吃,它历史悠久,制作讲究,色泽鲜艳,味道纯正,而且闻名遐迩。据传,春秋时期周襄王避难经源(现襄城王洛处),王妃在路旁店铺生一王子,故赐名此地为王落子店,后又改名王洛。当时,百姓曾以猪蹄炖汤供奉王妃食用,滋补身体。此后,王洛猪蹄盛名,并逐步传承至今,但制作程序及配料经逐步改善,形成了独具特色,迥然不同的美味佳肴。

5.豆沫

豆沫以小米为主料,与花椒、茴香一起用冷水泡发,加水调磨成糊状米汁。也有用黄豆以小磨磨细研调制成。上锅兑水,下入花生仁、黄豆瓣、海带丝、粉条、精盐等。开锅后到入米汁,边倒边搅动,见锅再开,立即压火,并放入豆腐丝、胡萝卜丝、菠菜、炒芝麻等即成。成品豆沫,糊色乳黄,红绿分明,各种调料咀嚼生香,略透麻辣。口感适宜不同人群,过口留香,百吃不厌。

6.烩饼

烩饼鲜香利口,饼软汤浓。

用精面粉1000克,熟羊肉250克,小磨芝麻油75克,水发黄花菜250克,水发木耳50克,水粉条250克,大料粉、味精少许,时令青菜烩出的襄县烩饼,是当地的一道特色美食。

7.景家麻花

面粉加糖或盐,经兑料、打花、兑水、和面、切剂、揉条、下油烹炸制成。分甜、咸两种。香甜酥脆,嚼后无渣,可放两月不回潮,色泽金黄透亮。系景家祖传,已有300余年制作历史。

景家麻花又甜又香康熙皇帝品尝后果然不错。自此,列入御餐年年进贡景家麻花更名声大振,生意兴隆,代代相传。

8、襄城煤炭

襄城县的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县境煤炭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山区,煤炭储量大,质量好,分布集中,便于开发。

9、金襄郁香油

襄县金襄郁香油,具有浓郁或显著的芝麻油香味。芝麻中的特有成分经高温炒料工艺处理后,生成具有特殊香味的物质,致使金襄玉芝麻油具有独特的香味,有别于其他各种食用植物油,故称香油。

10、襄县油夹儿

油夹儿是把烙馍展开,在上面抹上食用油,撒上盐,有条件的还会撒上一点葱花,然后按顺序折叠成三层或四层,最后放在烧热的鏊子上焙炕。几分钟后,可口的油夹儿就做成了。是襄县的一道独特的美食。

推荐
Copyright © 2025 回合百科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