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危机对中国工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棉花、棉纺织业:业内普遍认为,红海危机对中国棉花、棉纺织业的影响“短多长空”,有限乐观。短期来看,欧洲、美国等国服装企业、零售商直接下单给中国代加工企业,孟加拉、印尼等国部分出口订单也因原料问题、运输问题回流中国。由于中国港口棉花库存充足、中欧班列对海运可替代较强,因此国产棉、进口棉供应充足,接出口订单底气充足。长期来看,红海危机导致集装箱短缺和港口拥堵,空箱短缺最快可能在1月中下旬蔓延至亚洲港口,中国出口旺季所需的空箱可能会被困在其他地方。受到红海地区紧张局势的影响,北美航线、波斯湾航线等市场运价都将继续全面延续上涨行情,中国纺服出口、棉花进口成本都将上升。
航运业:红海是重要的国际贸易路线,约占全球航运量的10%。其封锁直接影响了从中国到欧洲的消费品运输以及中东到欧洲的能源运输,这不仅影响了欧洲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工业成本。由于红海航运的威胁,公司正在重新评估其货物运输计划,导致更多地使用好望角等替代路线、空海混运和中欧铁路联运。这些变化导致航运成本显著增加和延误,影响着企业和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