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便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便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并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