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guāng,从火在人上,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文字的光像人头上有火,火能给人们带来光明。光的本义是明亮,引申指光线、亮光,又引申指光荣、光彩。光也表示增光、发扬光大、作动词用。由于光滑、裸露的东西容易反光,故引申为光滑、平滑。山水风景明亮光鲜,所以风景也叫风光。
甲骨文像火在人头上的形状,人类很早就知道火可以照明。有学者认为:古时取火不易,失火却极容易,为了让火既不熄灭,又不蔓延,古人便需要专人看守火苗或者保护火种。“光”字的字形,就反映了人与火的这种关系。所以“光”字不是指人的头部被火烧着了,而是以火在人下表示火种常在,光明永存。到了商周两代的金文阶段,人头上的“火”不仅有三道火苗,而且还进出了两点火星来。后期边上的两道火苗已拉平近于横线,人也不是跪姿。
由上可知,“光”中一横可解为“火”字拉平,也可解为“兀”的一横,即为人头,但不应该介绍为人扬起的双手。
在字形演化中,对于火的认识加深,逐渐从极高的地位拉近与人的地位,也反应了人对于自然的认知程度逐渐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