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1017年5月5日-1073年7月14日),北宋道州营道县(今湖南省道县)人,初名敦实,避宋英宗讳改名为敦颐,又名元皓,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也被称为周元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主要研究理学,著作丰厚,被推为“北宋五子”之一,被称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的一生经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出生背景:周敦颐出生在一个书香仕宦之家,良好的家庭环境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养。
- 荫补入仕:其舅郑向作为龙图阁大学士,对他影响颇多,让他得到了荫补入仕的机会。
- 地方仕宦生涯:周敦颐在为母服丧期满后,从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到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在州县两级地方官的职位上徘徊,历任郴县县令、合州判官、永州通判、邵州知州等职。
- 才能受到赏识:任职期间恪尽职守,清正廉洁,造福百姓。凭借自己的才能受到赏识和举荐,最后升职为广南东路提点刑狱。
- 理政讲学:周敦颐继承了汉代以来的官教合一的传统,在理政之余,还讲学。
- 文学成就:作为文人,在理政讲学之余还作文,有多部著作传世,代表作为《爱莲说》。
- 晚年归隐:周敦颐晚年归隐九江,于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病逝于庐山濂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