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站村之所以叫牛站,其历史背景与元末战乱时期有关。当时,战乱不断,当地驻军为了保障后勤供应,根据当地住户的分布情况和经济条件,将各个村落命名管理。牛站村这个适合养牛的村落因此被命名为“牛站”村,专门发展养牛业以满足部队的牛肉需求。
此外,从地理位置上看,牛站村位于门头沟区中部偏西,是斋堂经沿河城通往保安州(今河北涿鹿)驿道上的一站。这里有多户人家养牛,用以拉车驮乘,因此得名“牛站”。又因为刘姓居多,也曾被称为“刘站”。
随着时间的推移,牛站村逐步扩大,形成了较大的村落。在明末清初,一些显贵人氏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势,将“牛站”谐音为“牛战”,并附会当地流传久远的“牛虎相斗,牛胜虎败”的故事,把老虎盘踞的那条山沟命名为“老虎港沟”,把临近“老虎港沟”的一个小村命名为“败虎投”村(也称郝家村)。从此,“牛站”村正式更名为“牛战”村,并沿用至今。